英国上市官网365源自1938年创办于湖南蓝田的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是学校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1995年入选教育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英国365基地”;2007年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特色建设专业单位;2016年获批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中文学科作为“语言与文化”学科群的重要部分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18年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学科。2024年,学院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目前,学院已形成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齐头并进,结构完整、多维立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综合实力在省内同类学科中独占鳌头,在全国位居前列。
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著名学者钱基博、杨树达、骆鸿凯、马宗霍、马积高、周秉钧、宋祚胤等先生曾在此执教,不仅培养了众多蜚声中外的人才,还奠定了悠久深厚的学术传统。现有专任教师97人,含教授35人,副教授31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万人领军人才3人、青年长江学者3人、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3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芙蓉学者2人,湖湘青年英才3人等。此外,还拥有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南省先进工作者、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高校首届最美辅导员、湖南省高校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以及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
学院人才培养成绩斐然。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5项。青年教师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全国一等奖等。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优”博士论文。培养了大批中学名师、大学学者和知名作家等各类优秀人才,如谢永红、廖可斌、韩少功等。
学院学术研究成就突出。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2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创办《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学研究》两种CSSCI期刊;拥有省级科研平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南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等。建有汉字与辞书研究所、辞赋骈文研究中心、中西文化与文论研究中心、方言研究所、中国乐学研究中心、中国道教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等10个校级研究中心/所。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入选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一等奖9项、二等奖20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9项、重点项目7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3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语文》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学院是湖南省语言学会、湖南省文艺理论学会、湖南省美学学会、湖南省写作学会、湖南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湖南省屈原学会的会长单位。
学院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院教师在“百家讲坛”“神奇的汉字”“诗说中国”“楹联里的湖南”等大型公益类节目中普及文化知识,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参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率先成立了湖南语言资源保护中心,致力于语言文化传承。成立了湖湘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在湖南、广东省建立二十多家教育实习基地,大力服务基础教育。每年组织大量师生开展以支教为主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四十多年来,一直承担湖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的组织工作。高质量完成“国培”“省培”项目,培训了大量中小学语文教师,助力基础教育优化改革。汤素兰教授在湖南、贵州和新疆乡村学校设立“素兰书屋”27所,搭建阅读平台,拓宽学生视野,助推乡村语文教育等。
学院秉承“仁爱精勤”校训,坚持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建设的有机融合,以师资建设为前提,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术研究为引擎,以社会服务为导向,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在“十五五”期间将学院建为国内地位更高、国际上影响更大的学院。(数据截止到2025年10月)